逛完了[寶山第二水庫],往北埔方向前進
趁著這幾天稍微的回暖,來去挑戰腳腳泡冰水的滋味~
沿著台3線約82.5K處,往南埔方向
會先看到鮮豔的南埔大橋
仔細看鋼樑線條上寫著數字100
原是2000年完工時逢北埔國小建校一百週年而設立
但有人說這個像手寫100,就像有老師用紅筆在考卷上打上100分的魔力一樣
因此又稱為「百分橋」
接著往下往百年水車,在"竹45"鄉道左轉小小路(路名不詳,實在是太偏僻了)
非常不顯眼,不小心就會錯過了~
抵達第一站:百年水車&伯公
伯公,是客家話土地公公的意思 (客家音:把貢)
水車的位置在鄉道旁小路裡面,所以這個點只能用步行前進
走田埂石板路前進
走近看,上面寫著一邊是伯公,一邊是水車
mini的伯公廟
原來指標上寫的水頭河底伯公,指的是"兩尊土地公公"
非常奇特的景象,同時供奉著水頭伯公與河底伯公
傳說故事是這樣開始的...
原本水頭伯公和河底伯公各有各的土地公廟
在一場風災,地勢較低的河底伯公就要被大水沖走了
居民趕緊擲茭,在兩位伯公的同意下
願意同住一個屋簷下,共同守護著南埔社區的居民~ 一直到現在
很可愛的住在一起(圖截自網路)
往水車方向前進,一旁溝浀中的水緩緩的流著~
除了落葉,是如此乾淨清澈
步道上保持最原始風味,一旁的大樹攸閒的照原本生長模式
(對遊客來說,是要小心不要撞到頭~)
繼續往下走,這段水流底下架設了水閘門
終於,看到水車了!! 怎麼好小!!
南埔水車的簡介,刻字般的呈現,別有一番風味~
百年水車,至今已100多年了!
簡單的木頭材質,能撐上100年! 真是不簡單!
水車的上游,清澈依舊
旁邊架設了一個觀景台
從上方往下看去
水流牽動水車,水裝上裝載竹管,轉動時一併把水往高處帶蓄水池
真的很佩服先人的智慧和技術
往"竹37"鄉道走去,尋找糯米橋,這也是一個mini小點
來來回回找了半天,只看到這座半天不起眼的灰色爛爛橋面(外面那座)
後來才發現,原來隱藏在不起眼橋的內側,有座木頭搭建拱橋
原來"糯米橋"指的是這座木橋下方的橋面底座,在改建之餘完整的保留了下來
利用糯米混合紅糖和石灰等等物質作為黏築材料,用途等同水泥石塊
古老方法所建造的百年老橋,質樸而堅實
在竹37還有另一處景點 ,路旁的石雕寫著「清泉滌樂」~ (雖然己退色...)
石碑上寫著
清泉滌樂,北埔大林村洗衣場
30年代的洗衣場,除了日常洗衣外,還做為聯絡感情、孩童戲水的地方
已稍加整建,以便清泉洗滌之聲如水般源源不絕,永遠流傳下去~
遠看像是涼亭的地方原來是公共洗衣場
翻新後的洗衣場,城市俗看到這個超開心的要假裝一下!
下方洗衣的水是流動的,當然要占第一個位置囉,不然都洗別人洗的泡泡水了~
貼心設計1:邊緣放滿洗衣石,方便洗衣用
且這些石頭不是固定的,只是因為重量才不動於此~(因為我好奇的給它推了一下...嚇到)
貼心設計2:上方的晾衣木竿 (不知道如果大家都放,木竿穩不穩呀!!)
源頭的水,雖然下方堆積淤泥,水流還算乾淨
再繼續沿著竹37往下走,來到了著名的「北埔冷泉」
北埔冷泉,全臺灣唯二 (另一為宜蘭蘇澳冷泉)
水溫終年維持於 10 到 20 度間, 為罕見的碳酸與硫磺共生泉
修建完成的北埔冷泉吊橋,上方的石碑完整的保留了下來
舊吊橋照(圖取自網路)
翻修後的吊橋,弧形展現力與美
通過吊橋,看到招牌三角標示「北埔冷泉」
已經感受得到水流的陣陣涼意
往源頭走去,右側是規劃好的公用池子,我們完全忽視它的存在開心的朝溪邊走去~
選定了好位置,準備來泡腳腳+野餐啦
北埔冷泉有"淡水冷泉"及"鹹水冷泉"兩處源頭
不只是在冷泉浴上方有泉源,大坪溪溪底也有泉水冒出
溪底有量的氣泡,代表冷泉湧出
冬天泡腳,超冰的!!!
被上游的美景吸引過去,一旁有著大大的警告牌
攔沙壩形成寬闊的瀑布,像水濂般的美景
拍立得來一張
雖然只有泡腳,又是在很冷的冬天
但在冰涼過後的是全身的舒暢~ 很奇妙的感覺!
擦完腳腳,該回家了! 幸福
最後來張效果照,我彷彿變成了模型中的小人兒in北埔冷泉
建議行程:[寶山第二水庫] → 北埔
留言列表